社会形势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社会形势与社会治理现代化高级课程班招生简介

发布时间:2025-10-15点击数:

一、校院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直属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殿堂——中国社会科学院,秉承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丰厚的积淀,承载历史使命而生,汇聚多方力量而成。1978年,有“春风第一枝”美誉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2017年,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为基础,整合多方资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正式组建。大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文科大学为办学定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哲学社会科学最高层级研究型人才。大学以科教融合为特色,目前已成立13个本硕博一体化科教融合学院,实现科教相互融合、校所优势互补,拥有16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115个博士学位二级学科,现拥有博士生导师736名。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文学研究所的支持下高起点、高标准创立,学院目前拥有社会学、民俗学、社会政策、社会治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华民族学、人类学与世界民族7个博士学位点。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127人,其中社科院学部委员6人。

学院的社会学学科与民族学学科历史悠久,已形成较全面的学科体系,整体上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际学界有一定的影响力。学科已主办《社会学研究》《青年研究》《社会发展研究》《民族研究》等多种期刊;代管中国社会学会、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中国民族学学会等国家级学术社团,代管多个院级研究中心并创立多个所级非实体研究中心。

二、项目背景

社会形势与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伟大进程中,对社会形势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学习有助于了解当下所处社会环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满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由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等机构在社会学学科方面领先的科研力量,以及中国社会学会这一凝聚了国内外从事社会学研究的众多专家学者的高端平台,开设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形势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在职高级课程培训班项目。

三、招生对象

本项目面向已有硕士学位的工作人员、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中高层管理者。旨在为政府、企事业单位等机构培养从事社会治理、社会建设、基层治理、组织管理等研究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旨在使学员能够掌握社会形势与社会治理的理论框架和实用技能,围绕着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提升治理效能展开研究,推动社会进步;旨在使学员掌握系统的社会研究和社会治理、社会建设、社会组织管理方法,在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旨在使学员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够在该学科领域或专门技术上取得创造性的成果。

四、项目特色

1.实力雄厚的师资力量:主要聘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学会的知名专家组成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2.前沿实用的课程体系:课程设计重视课程范围的跨界系统性、理论研究的权威前沿性、实务问题的新颖实用性。

3. 理论联系实践的学术训练:除课堂授课外,高端论坛、讲座与实践调研参访活动会不定期举办,还将根据学员的研究兴趣对接专业的学术导师开展实证研究与论文撰写工作,有效促进学员的专业研究水平和解决实践问题的系统能力。

五、研究方向

社会治理网络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结构与变迁 经济组织与社会发展

社会保障 发展社会学 科技社会学

性别与家庭社会组织管理 社区研究

六、课程设置

学科基础课程

马克思经典与当代、社会学理论、社会思想史

专业方向课程

社会分层与流动研究、消费社会学、经济社会学、互联网与社会、科技社会学、社会结构与变迁、家庭研究的理论传统、发展社会学、社会政策专题研究、社会治理与志愿服务、社区研究与社会记忆、社会治理理论前沿

学术研究课程

社会学研究方法、社会调查与国情调研、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

注:两年共计安排18门左右课程,学院根据专业动态和学员方向,会做适当调整。另外学习期间还会不定期安排多次论坛、讲座与实践调研活动。

七、拟请师资(部分)

李培林: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大学特聘教授、博导、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社会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社会学评议组召集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主要研究领域:工业社会学、组织社会学、发展社会学。

张翼: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兼任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治理研究智库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社会分层、农民工、家庭社会学、社会流动、社会治理、中国式现代化。

陈光金: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原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原院长、教授、博导,《社会学研究》原主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社会学会原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私营企业主群体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常务理事、宋庆龄基金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农村社会学、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会发展与社会治理。

王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兼任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会、中国民族理论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学名誉会长。主要研究领域:劳动社会保障、民族理论政策。

杨典:哈佛大学社会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副所长,教授、博导,《社会学研究》、《青年研究》、《社会发展研究》主编,中国社会学会常务副秘书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曾任欧盟委员会访问学者,曾挂任四川江油市委常委、副市长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主要致力于经济社会学、发展社会学和社会治理、社会工作研究,研究成果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等中英文刊物,并被《新华文摘》等转载。主要研究领域:经济社会学、发展社会学,社会治理与社会工作。

赵一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执行院长、二级教授、博导。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发展社会学。

李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管理心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心理健康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教学团队称号(团队成员)。专著《组织中的心理契约》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成果二等奖。主要研究领域:社会心理学、医务社会工作。

王春光: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教授、博导。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学会农村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学会社会政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领域:农村社会学、社会结构、社会流动、社会政策、移民研究。

李春玲: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教授、博导。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教育发展智库副理事长;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分层与流动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社会学会青年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教学名师。主要研究领域:社会分层与流动、教育社会学、青年研究。

赵立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理论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教授、博导。主要研究领域:社会学理论、社会思想史。

赵联飞: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调查与方法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教授、博导,共青团中央《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社会学研究方法、互联网与社会、青年研究、港澳研究。

注意:实际选聘师资根据培养方案和学生需求适度调整。

八、学习安排

1.学习期限:两年,分为课程学习和论文撰写两个阶段;

2.学习时间:每月集中一个周末授课两天,寒暑假不上课;

3.上课地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望京校区。

九、报名条件

1、已获硕士学位;

2、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中高层管理者;

3、有较强学习能力和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士或单位高管,学位条件可适当放宽。

十、报名程序

1.学员提交报名申请表、个人身份证复印件、最高学位、学历证书复印件;2寸免冠彩色近照4张;

2.审核学员报名申请资料,组织面试,择优录取;

3.面试合格后向已录取学员寄发入学通知书;

4.学员收到入班通知后按规定方式与时间缴纳培训费;

5.学员在开学当日持交费凭证办理报名注册、领取相关资料,正式入学。

十一、培训费用与缴费方式

1.培训费用:学员一次性缴纳培训费用人民币138000元/人(含学费、资料费、结业论文指导费、结业费及报名费等),交通、食宿等费用自理。

2.缴费方式:

通过电脑PC端,直接登录社科大收费管理系统的网上缴费平台(网址:https://sf.ucass.edu.cn/u8pay/index.jsp)

通过登录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官网财务处页面点击“缴费平台入口”进行缴费(网址https://cwc.ucass.edu.cn/)。

退学、退费事宜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退费管理办法(试行)》执行。

十二、证书

学员完成培训计划,经考核合格,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颁发统一编号的结业证书(钢印、红印)。凭结业证书可以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友身份,终身享有参加校友会沙龙、论坛、社会实践、联谊等活动的权益。

十三、招生与咨询

招生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

招生电话:010-81360253、010-81360017、18548922118、13121808189

监督电话:010-81360468、13601004040

官方邮箱:smxyjxjy@ucass.edu.cn

学院网址:https://shymzxy.ucass.edu.cn

学院公众号: